关键词 美国政治 保守主义 演变
○邢 悦
翻开陶文钊老师的新著《新政以来美国政治保守主义的演变》(上下册)(以下简称《演变》),看到作者简介里写着陶老师生于1943年,不由吓了一跳——没想到陶老师已经80多岁了!
这很容易让许多读者心里嘀咕: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能写得动书吗?然而,只要仔细阅读几个章节就能发现,《演变》比陶老师之前出版的众多著作更胜一筹,不仅史料丰富、信息量极大,而且读起来轻松愉快、引人入胜,既是陶老师在漫长学术研究生涯中的又一巅峰之作,又是我国美国研究领域的一本“另类”学术力作。
首先,这部著作的选题独具一格,另辟蹊径。
在大众语境中,自由主义被美国视为立国之本,大量研究和介绍美国的书籍都以“自由”为主题,很少有人把保守主义与美国联系在一起。然而,真正了解美国政治的话就会知道,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二者相辅相成、相生相克。
虽然二战之后大部分时间里自由主义在美国居上风,但保守主义始终是制约自由主义的力量。美国只有在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之间保持平衡,才能维持社会的基本稳定。今天美国社会出现的很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自由主义发展“过了头”而引起的保守主义的强烈反弹。其实,在很多时候,美国的保守主义并非一件坏事,它就像汽车的刹车,防止自由主义的“鲁莽冲撞”导致社会的失序和动荡。
可以说,如果不了解美国的保守主义,就无法判断今天美国问题的症结何在,也就不可能对美国政治有深刻的认识和判断。然而,在中文语境中“保守”是个贬义词、意味着僵化守旧,很多人一听保守主义就非常反感,认为美国的保守主义不过是个大杂烩,不成体系也不成气候,对美国的保守主义采取忽视甚至轻视的态度。
陶老师的这部著作以美国政治的历史演变作为大背景,细致勾勒出了美国保守主义的发展轨迹,以及它与自由主义竞争和斗争的经历,有助于对美国政治形成更加完整的认识,也有助于深刻理解美国政治当前面临的问题及其根源。
其次,《演变》对美国政治中的保守主义进行了全方位的立体研究。
保守主义属于哲学研究的范畴,大部分研究保守主义的学者都来自哲学或政治学领域,他们对保守主义的研究有思想深度,但往往缺乏历史厚度。因为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很难把抽象的“主义”与真实的场景联系在一起,让人们形成对保守主义的直观认知。
相比之下,陶老师的这部著作把保守主义置于美国历史和政治的演变之中,将政治思潮、历史事件、典型人物及历届政府的政策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人们更加容易理解这一系列问题:为什么这个时候出现了这样的保守主义?保守主义试图在保什么、守什么?保守主义的理念如何在现实中得以体现?保守主义对美国政治产生了哪些影响……
《演变》对保守主义的理解不仅停留在理念和观点认知,而且形成了比许多同类著作更具体而形象的认识和描绘,由此更深刻准确地把握住了美国政治的运行逻辑。它就如同一盘食材丰富的大餐,口味丰富,营养丰富,读后余味无穷。
再次,这部著作故事鲜活、情节丰富,虽是学术著作但可读性极强。
若只看标题,《演变》上下册学术气息浓厚,似有拒人于千里之外之感。但一翻开书来,仔细品读,却感觉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文字清新生动,情节跌宕起伏。
例如,书中对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戈德沃特、保守主义的旗手总统里根和另类右翼保守主义的总统特朗普都有大量的精彩描述。这些人在书中个个有血有肉,有性格、有脾气,使人感觉像是在读人物传记。所谓“文如其人”,从这本有趣的书中,不难看出陶老师也是一位有趣的学者。
此外,陶老师在写作中虽然参考了大量的一手英文材料,但他对各种材料驾轻就熟,在写作中信手拈来,把这些材料安排得井井有条,读来丝毫没有繁琐冗长之感。一部60多万字的著作,感觉作者却能在写作中轻松自如、畅快淋漓、洋洋洒洒、一泻千里。
这部著作不仅适合研究美国政治、美国历史、美国社会的专业人士阅读,而且也适合对美国感兴趣的读者欣赏。如果对书名和目录稍作修改,使之变得更活泼生动、更有吸引力的话,这本书完全可能成为又一本关于美国政治的畅销书。
最后不得不感慨的是,陶老师在80岁高龄还能写出如此精彩的著作,让人由衷钦佩并感触颇多。在退休之后,时间自由、心灵自由、精神自由却激发出陶老师更加澎湃的学术创造力。由此看来,对有天赋和才华的人来说,能不能做好学问并不取决于年龄和精力,而更可能取决于有没有足够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