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性 词史 文学批评
○徐 梦
赵郁飞《近百年女性词史》以7章近47万字的体量,首度将公元1900~2000年的女性词整体纳入研究视野,这在普遍认为近代以来女性词“气数已尽、后继为难”的学界洵具开创之功。作者从近千位词人中选取百余名家,兼顾各时段典型代表,旁及港台海外,铺展了一幅百年女性文学长卷。作者“附身”于研究对象,每有洞见之论、知心之言,笔下才气贯注,情理俱足。该书在以下方面彰显作者学术识见与研究个性:
论者的担当
书中有言:“‘文字千古事。’诗家可不慎独乎?论者可不明察乎?”此语贯穿整部《近百年女性词史》。作者始终秉持论者的担当,审慎裁决,持衡公允。全书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论。在“史”的维度,能跳出性别界限,不为女性另立或画低标准,如标举吕碧城、沈祖棻、陈小翠、丁宁为“民国四大女词人”,谓四人各以“奇”“雅”“大”“深”的艺术品质“可以与这一时期中最顶尖的男性词人相周旋而无难色”。此外,对于兼有灵心绮思与“峻嶙奇气”的周炼霞、熔炼中西诗歌精粹的茅于美、当代辛派传人刘柏丽等词人的论定,俱能切中肯綮。
该书注重探索女性词在不同时代的演变特征,“论”的特点藉此体现。如秋瑾与吕碧城的历史性会晤,学界已多齿及,作者却独具“问题意识”地提出自二人“挟霜风剑气相视而笑”后,女性词进入“后易安时代”,最先发出觉醒呐喊的秋瑾即此时代“启幕者”,《满江红》(小住京华)即女性词史转捩点;吕碧城以创辟之功超越近300年“殿军”意涵,实为“近百年词家开山一代”。作者的胆识还在于不惮重审、翻案,如左又宜美誉全由剽窃而来、罗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陈乃文词“手段平平”等。面对沈祖棻《涉江词》的“词史”成论,指出沈氏的创作更倾向个人“心史”,是“时代风云映在心灵上的投影”,自有其气象与境界,与陈家庆、何沅君等共同建构起抗战词坛的奇丽景观。在通盘考量后,赵郁飞在附录《近百年女性词坛点将录》《〈望江南〉咏近百年女词人三十六家》中进行本色鲜明的文学品评,手段之高妙令人叹观止矣。
“现代的、平等的文学批评”
书中,赵郁飞虽并未明言使用女性主义理论,却以文化反思的清醒态度主张“现代的、平等的文学批评”,将女性视为与男性平等的文学创作主体,期待女词人获得公允的评价。
拨开明清以降“才女崇拜”的迷雾,作者敏锐地察觉到“女性既从无真正意义上的话语权,也并未得到与男性词人完全平等的文学评议”,男性论家“对才女的过度表彰”致“论女性词常偏离文学标的”,实际上“调低了文学批评品质”。今人若仍秉此文学观,就会因循以男性为中心的批评准则,置女词人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故此,在评论近百年女性词人、词作时,要自觉与“传统性别视角所产生的巨大立场、话语偏差”相对抗,努力破除“传统文学批评场域中那道习焉不察的性别隔膜”。
为进一步化除局碍,作者在陈小翠、问余斋主人等词家的论述部分专意展现她们跨越性别藩篱的转向:具有“中性视角”与“高士情怀”的陈小翠“显示出作为‘人’而不仅仅是‘女人’的宝贵的精神力量”,“发顾贞立、吴藻这类闺阁人杰所未言,完秋瑾、吕碧城及南社诸贤所未竟”,“不袭古、不蹈俗”,以“书卷气质、才人心性、名士襟怀”别开户牖,锻铸词篇,诚为“一千年来见斯人”;对于网络名手问余斋主人则点出其“越轶性别藩篱的雄风鼓扬的精神气质”,下笔关乎时事民生,是“现代人文主义所必有、‘诗史’与‘词史’所特有的宝贵情怀”。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进行严肃的文学批评时仍怀抱“理解之同情”,这集中体现在论述清民之际传统闺秀的篇章。如对“深闺旧词臣”罗庄,既指出她因家世而多蒙赏爱而作品实难称副,同时又对她坚定兀傲的性情与守志不移的行为多予悲悯宽谅。
在词本体研究方面,作者反对将拟古“作为填词第一要义”,提倡用旧体式承载现代生活和更丰富深刻的生命体验,“不离古,不忌新,弥缝补罅,兼收并蓄,驰骋于今古两间”。第六章《网络女性词坛》推崇词体革新实践,尤多创见。但求“新变”若此,难免有矫枉过正之处,请就书中这方面表达略作吹求:首先,若干网络词人的成就似被高估,仅凭灵气和真情,要称偶像宗师,为百年词史压卷,为未来词坛开先,应属过誉。流行文化裹挟下的审美趣味能否当得起“未来最具希望的发展方向”,尚待时间检验。其次,作者对几乎切断与古典资源链接的、饱含先锋气质的网络女词人加以礼赞,却并未提供明确理论工具来为这些“异质化”的作品做出价值判断,是为遗憾。
赵郁飞《近百年女性词史》向我们展示了融合今古、新旧的女性文学批评所能抵达的疆野,昔人谓“玉尺量才”,良有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