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特刊·好书精荐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客里似家家似寄
《致青藏:我的藏区生活》张国云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年9月版/28.00元
  ○吴航斌(书评人)

  观感清新、手感柔软,这是《致青藏——我的藏区生活》一书给我的第一印象,这是写实。如果说这是赞誉,理当送给该书的编者。编者恰如其分而又别出心裁的装帧细节,烘托出这部作品的人文情怀,惹起读者一睹为快的兴味。在好奇心凋零的今天,一部可以唤起读者好奇的作品,已是难得。然而经由文字的阅读,恍如亲历的遇见——与作者,与西藏。读者的最初企望得以平复,更有同声共鸣——恰似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回顾援藏,容易成为报告文学,而这部《致青藏》却可以当作散文来读。实际上它的体例确系散文,可是,我所谓的当作散文来读,是特地将它从一般意义上的散文中抽离出来,因为作者的西藏之旅(1995~1999),天涯远引,不是浪漫的采风,不是猎奇的观光,相反,作者是受命入藏。作为一批批援藏干部中的一名先行者,作者因为这场制度安排的相遇而与西藏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场相遇,让作者的文学人生收获了一份意外的“无初有终”。

  援藏,援藏。据说这是出版社的初定书名。最初印象,复调和声,传递着某种一唱三叹的深情与苍茫。《致青藏》的篇章结构,一任自然,作者的取材命题,率性所至,然而正是这种自然而然,成就了它的最大价值。作者亲历的体悟,帮助我们重新发现西藏,发现那差不多固化为意象的每一块碎片之上,其实都浸润着人性的欢乐与悲哀。

  客里似家家似寄,东海西海,心理攸同。英国作家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如是剖析“心灵故乡”——“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的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在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像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就熟稔的一样,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安静。”作者在后记中提及该书缘起乃是“出于重逢的渴望”,或是这种还家心理的一语道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刊·出版集团竞争力
   第03版:特刊·出版集团竞争力
   第04版:特刊·广告
   第05版:特刊·优案推介
   第06版:特刊·发行集团竞争力
   第07版:特刊·优案推介
   第08版:特刊·广告
   第09版:特刊·优案推介
   第10版:特刊·细分市场竞争力
   第11版:特刊·细分市场竞争力
   第13版:特刊·优案推介
   第14版:特刊·产品竞争力
   第15版:特刊·产品竞争力
   第16版:特刊·优案推介
   第17版:特刊·广告
   第18版:特刊·营销竞争力
   第19版:特刊·营销竞争力
   第20版:特刊·优案推介
   第21版:特刊·广告
   第22版:特刊·出版走出去
   第23版:特刊·出版走出去
   第24版:特刊·优案推介
   第25版:特刊·广告
   第26版:特刊·版贸竞争力
   第27版:特刊·数字出版竞争力
   第28版:特刊·广告
   第29版:特刊·优案推介
   第30版:特刊·民营书业竞争力
   第31版:特刊·市场竞争力
   第32版:特刊·广告
   第33版:特刊·广告
   第34版:特刊·市场竞争力
   第35版:特刊·市场竞争力
   第36版:特刊·优案推介
   第37版:特刊·优案推介
   第38版:特刊·市场竞争力
   第39版:特刊·市场竞争力
   第40版:特刊·广告
   第41版:特刊·广告
   第42版:特刊·市场竞争力
   第43版:特刊·市场竞争力
   第44版:特刊·广告
   第45版:特刊·优案推介
   第46版:特刊·优案推介
   第47版:特刊·好书精荐
   第48版:特刊·广告
   第49版:特刊·广告
   第50版:特刊·好书精荐
   第51版:特刊·好书精荐
   第52版:特刊·广告
   第53版:特刊·优案推介
   第54版:特刊·优案推介
   第55版:特刊·广告
   第56版:特刊·广告
   第57版:特刊·广告
   第58版:特刊·广告
   第59版:特刊·好书精荐
   第60版:特刊·广告
小国也有大历史
“知”与“行”的酷结合
“未成年人发展与德育现代化丛书” 展示立体化德育成果
●编辑荐书
客里似家家似寄
如何选择一个美丽新世界
人与动物:对抗与和谐
中国图书商报特刊·好书精荐51客里似家家似寄 2013-11-22 2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