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标军先生的第一印象,怕是要加上文人的标贴:沉稳、健谈、儒雅、大方。正像书中周京新给他画的肖像,不仅抓住外形特征,更是抓住了内在的神,可谓栩栩如生。连续两年的同一个季节,方先生分别推出时评集《有些话不得不说》和《有些话不得不说Ⅱ》,一为千字文文集,一为百字文文集。前者是其博客内容的精选,后者是其微博内容的摘录。如此恰恰反映了方先生的与时俱进。读完书稿,相信所有人和我一样,都会对他产生第二印象,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天下,有着传统知识分子情怀的中国人。
方先生的文章态度鲜明,直抒胸臆,视野开阔。基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笔调,涉及国际内容的有日本核泄漏、朝鲜核试验、打击索马里海盗等等;关注国内的有动车追尾、上海“钓鱼”案、假老虎事件、镇江千年粮仓被毁事件、设立国家读书节倡议、个税起征点等。有的是国家大事,有的是日常琐事,但无论大小,皆有道义和担当。评论一种现象、一种行为、一个决策,不是难事。难的是指出关键的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关的合理建议。方先生并不惮于被批评为“书生论道”,而是结合自己多年工作领导经验和人生经历,怀着良知,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虽然未必条条可行,但绝非“坐而论道”般的想当然。对于重庆“假民族考生”事件和长江大学同学勇救落水少年的英勇事迹,方先生著文数篇,从各个角度加以分析。对文化体制、文化建设的关注,是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对于乡镇文化站的建设,方先生建议江苏明确规定“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管理的主要责任在县级人民政府,县级文化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业务指导,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日常管理”。文化活动经费,“苏中、苏北不少于乡镇常住总人口人均1元的标准,苏南不少于常住总人口人均2元的标准”。这种具体的建议,是基于他本人对基层文化单位的深刻了解。
在百字文集中,方先生不光晒出了自己的观点,还将网友“粉”他的内容罗列了一二,其中观点,未必是他本人认同的,但他认为也代表了一种声音和看法,故而不吝惜为他人做嫁衣。
在该书的序言中,南大文学院院长丁帆教授如是说:官场并不是死水一潭,官员也不全是“稻草人”,面对公共话题,也有官员并未选择逃避和噤声,方标军就是这样一位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有良心和真心,用于“为生民立命”的官场中人。
我从未把方先生看成官员和领导,他是我的作者、师长和朋友。我们因书相识,因书结缘。书中有些内容可能热点期已经过去,但不妨碍我们回味和反思。当下,社会正处于转型关键期,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我们需要听百家言、看百家文。两本书不厚,甚至略显单薄,但是展露的人文情怀确是弥足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