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大书城20年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大书城20年重生记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专题组

  大书城起源于中国书业网点建设悲喜交织的岁月,又在发行业另一段悲喜交织的岁月里迎来了转型升级。20年间,大书城飞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很多大书城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20年后,在互联网+、智慧化成为主流的新时代,大书城又向城市文化中心的目标前行。20年的光荣与梦想,大书城饱经沧桑,栉风沐雨,砥砺名行。

  1  共襄盛世

  书业迈入大书城时代

  方兴未艾的大书城建设成为中国书业一道亮丽的风采。2006年全球最大的、多功能的体验式书城——深圳中心书城的面世,标志着大书城发展进入新时代。

  中国现代化的大书城起源于1994、1995年之交,对中国书业的网点建设来说那是一段悲喜交织的岁月:

  京都,1994年末,名扬海内外的北京王府井书店因即将被拆除而停业,众多读者和书店员工一齐含泪向这共和国第一书店告别。

  南国,1994年11月,一座营业面积1万多平方米,经营图书近10万种的全国最大的现代化图书城——广州购书中心落成开业。这是3年前全国书市在广州举办后,应广大市民要求,经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亲自过问,建立的“永不落幕的书市”。

  贵阳,1995年春,贵阳科技书店因城市改造被拆迁不能妥善安置,而与贵阳市房地产管理局对簿公堂,引得舆论广泛关注,乃至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等29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呼吁:妥善解决贵阳科技书店安置问题,加强书店网点建设。

  沈阳,1995年7月,一座新兴大型书城——北方图书城隆重开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亲自开启书城大门。辽宁省新华书店开办的这一大型书城,开发货店大举进军零售市场之先河,标志着长期以来主营发货业务的省级新华书店拓展功能,开始成规模介入零售领域。

  广州购书中心、北方图书城,南北呼应,双峰并立,开启了中国书业的大书城时代。

  此后,大书城建设风起云涌,无论是作为发货店的省新华书店,还是作为销货店的省会、计划单列市新华书店纷纷开办书城。新华社曾向全国播发了商报记者就此的报道。

  颇具代表性的有:1996年开业的深圳书城,开业之际即承接了第七届全国书市,独创了全国书市在书业自身卖场成功举办的斐然业绩。1998年开业的北京图书大厦,曾以经营场所之大位居亚洲之最,并创下日销逾400万元的非凡纪录。同为1998年开业的上海书城雄踞中国最大城市,屡创日接待读者人次新高。另一座1998年开业的青岛书城造型别致,图书陈列贴近旅游城市需求。1999年开业的云南图书大厦,首创中外合资经营。

  2  砥砺名行

  雄关漫道从头越

  雄关漫道从头越,这句话形容如今的大书城再合适不过。既已手握文化综合体这样一把破局之钥,大书城没有理由不将其推向更深入、更丰富、更美好,从而在这个快速更迭、信息爆炸的时代找到根和兴。

  广州购书中心1994年开业。同一年,杨致远和大卫·费罗在美国创立了互联网导航指南,这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Yahoo!的前身。两者如今境况的对比更具意味,辉煌一时的Yahoo!被谷歌、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抛下,而举起转型升级大旗的大书城却从2014年开始渐有收获,看到了令人为之一振的发展曙光。

  以江西新华南昌红角洲文化城为例,今年上半年,文化城的图书销售同比增长70%,同时影城、儿童职业体验馆、咖啡馆等业态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尤其是影城今年全年预计收入将超过2000万元,跻身南昌影城前三甲。再看看2012年全面改造完成的郑州购书中心,图书品种从原来的20万余种增加到30余万种,增设精品、法律、旅游地理等专业书馆,引入众多文化经营项目,成为综合性一站式大型文化消费卖场,2015年上半年整体销售同比增长17.3%。

  可以看出,一站式的文化综合体已经是大书城纷纷瞄准并欲打造的目标。就当下而言,大书城已然真正地上了“道”。它们围绕文化消费综合体开展的种种工作,如新建改造、智能化升级、多元化经营、精细化管理、营销创新、人员素质提升等,既是为不断呈现更好的文化综合体所做的努力,同时这种努力也带来具体成效,丰富了文化综合体的内涵进而外在表现。

  这份打造文化综合体的名单很长:广州购书中心、深圳书城、上海书城、南京凤凰国际书城、成都购书中心、北方图书城、杭州庆春路购书中心、青岛书城、重庆书城、太原书城、昆明书城……它们虽瞄着同一个目标,各自发展所呈现出的特点却不尽相同,如广州购书中心的“城市书房”,深圳书城南山城的23个“主题特色书店”,湖北新华书城泛海店的“商圈经济”等,都体现着大书城因时就势、因地制宜做文化综合体的理念。

  3  百花齐放

  互联网时代适者生存

  新一代精细化、专业化、定制化、智能化将成为大书城未来发展的方向。新一轮大书城发展的“百花齐放”中,未来是否会在又一段悲喜交织的岁月里开启新一轮的“适者生存”?

  未来的大书城会是什么样子?一千个书业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南京新街口新华书店的未来规划里,大书城是继续打造主题文化MALL;是着力建设“智慧书城”将书店打造成更具消费体验感的O2O书店;是更加丰富的多元文化产品,开辟文化创意类产品的展示和销售渠道,以真正实现跨界融合,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

  在西南书城的发展规划里,西南书城以成为专业阅读服务的体验式城市文化生活中心为目标,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全方位不断提升,让西南书城成为集阅读体验、情感交流为一体的城市文化生活中心,通过引入互联网元素,实现在电子商务、电子阅读冲击下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民营的重庆购书中心的发展目标是以国家“全民阅读”大政方针为指导,更好地参与本土的文化市场建设,打造更完善的公共文化配套设施,并在3~5年内在重庆主城区新建5家左右的大型书城,塑造重庆文化新地标。

  这样的规划或梦想还有很多、很长。互联网+时代造就了无数可能,赋予了企业、行业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当新兴行业正在飞速颠覆传统产业,当所有人都准备看类似“滴滴打车”这样的新鲜事物的笑话时,一转身就被响亮地“打脸”。这也让这场始于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大书城改造浪潮,愈演愈烈、步伐加快、改变彻底。唯一不变的是图书的主体地位,这是书店区别于传统商业最重要的元素。坚守文化的主体地位也给书店 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同贺篇·贺词
   第04版:广告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同贺篇·贺词
   第08版:专题
   第09版:优案推介
   第10版:同道篇·微测“十三五”
   第11版:同道篇·微测“十三五”
   第12版:广告
   第13版:广告
   第14版:同道篇·微测“十三五”
   第15版:同道篇·微测“十三五”
   第16版:优案推介
   第17版:广告
   第18版:同道篇·微测“十三五”
   第19版:同道篇·微测“十三五”
   第20版:优案推介
   第21版:广告
   第22版:同道篇·微测“十三五”
   第23版:广告
   第24版:广告
   第25版:广告
   第26版:同道篇·商报20问
   第27版:同道篇·商报20问
   第28版:广告
   第29版:广告
   第30版:同道篇·微观出版
   第31版:同道篇·微观出版
   第32版:广告
   第33版:纪念特刊广告
   第34版:广告
   第35版:好书精介
   第36版:广告
   第37版:广告
   第38版:同声篇·商诺清单
   第39版:同声篇·商诺清单
   第40版:广告
   第41版:优案推介
   第42版:同声篇·商诺清单
   第43版:同声篇·商诺清单
   第44版:广告
   第45版:优案推介
   第46版:同行篇·社长总编荐书
   第47版:同行篇·社长总编荐书
   第48版:广告
   第49版:广告
   第50版:同行篇·商报20人
   第51版:同行篇·商报20人
   第52版:广告
   第53版:广告
   第54版:同行篇·商报20人
   第55版:同行篇·商报20人
   第56版:广告
   第57版:同行篇·商报20事
   第58版:同行篇·商报20事
   第59版:同行篇·商报20事
   第60版:广告
   第61版:广告
   第62版:同行篇·商报20情
   第63版:同行篇·商报20情
   第64版:同行篇·商报20情
   第65版:广告
   第66版:同行篇·商报20书
   第67版:同行篇·商报20书
   第68版:广告
   第69版:广告
   第70版:同行篇·商报老照片
   第72版:广告
   第73版:广告
   第74版:同行篇·商报大事记
   第76版: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第77版:大书城20年专刊
   第78版:20人谈
   第79版:20人谈
   第80版:优案推介
   第81版:优案推介
   第82版:20人谈
   第83版:优案推介
   第84版:优案推介
   第85版:抗战主题出版物专刊
   第86版:优案推介
   第87版:优案推介
   第88版:广告
中国大书城20年重生记
全国大书城(5000平方米以上)名录
中国图书商报大书城20年专刊77中国大书城20年重生记 2015-07-31 2 2015年07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