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中国开启改革开放历史征程。
1980年代初,张卫国从石油院校毕业到现在,一直在石油工业出版社工作。作为石油出版人,直接见证和参与石油出版事业改革与发展。
几十年来,石油工业出版社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与石油工业同发展、共命运,石油出版事业取得显著发展成果,出版一大批优秀出版物,被评为全国良好出版社,成为专业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科技图书出版公司,为石油工业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特殊贡献。
担当责任使命 持续改革创新
新中国石油科技出版事业的创建,始于1951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成立的燃料工业出版社,1956年1月,石油工业部在燃料工业出版社基础上建立石油工业出版社,随后,石油出版事业经历中国工业出版社、燃料化学工业出版社和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时期。改革开放40年来,石油出版事业在改革创新中发生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代,按照国务院批转《关于大力加强科技图书出版工作的报告》精神,石油工业出版社恢复独立建制,石油科技出版事业得到全面恢复,充实力量,引进设备,不断壮大。针对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七五”期间,系统出版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地质理论和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高水平专著。1988年,激光照排、照相制版系统引进设备投入运行,成为全国首批使用激光照排先进排版技术的出版社。这一时期,石油科技出版事业发展跃上新台阶,编辑出版队伍不断壮大,到“七五”末,年出版新书约200种、100万册。
20世纪90年代,石油工业出版社开启改革发展之路。提出体制机制改革初步方案,制定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确定“先行试点,然后全面推开”思路,并开启出版大众图书探索。1999年提出“立足石油,面向社会”的发展定位,将办社宗旨拓宽为“为石油工业发展服务,为广大石油职工服务,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这一时期,出版社全面转变内部经营和运行机制,积极配合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和“油气并举”的战略方针,调整图书结构,编著出版代表中国石油科技水平的专著,有计划引进出版国外石油高新技术丛书。到“九五”末,年出版品种近600种,出版码洋达5000万。
2000年以来,石油科技出版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石油工业出版社进一步深化改革,在实践中创新发展模式,形成一整套新的发展思路,取得骄人业绩。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速度,形成石油科技、教材培训、大众读物等7大图书板块,实现中国石油图书版权输出,年出版图书品种近2000种,总印数达800万册。图书营销量稳定增长,“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出版图书总码洋、图书销售码洋,分别是“八五”和“九五”10年的7.1倍和6.2倍。
2011年3月,石油工业出版社完成转企改制后,按照“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全面规划和部署了“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任务。围绕“管理提升年”“质量效益年”“改革创新年”等主题年活动,持续推进深化改革,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突出质量效益,主营业务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出版码洋比“十一五”增长74.9%。“十二五”期间创意业务积极拓展、彩印业务和展览业务分别比“十一五”增长35%和12%。这期间,深入体制改革,完善公司化管理模式,成立出版分社,积极稳妥推进相关业务外包,改革人事劳动分配制度。进入“十三五”以来,石油工业出版社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融合发展步伐,成立创意发展部,积极探索建立合资公司,推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坚守出版阵地 做好重大工程
作为石油科技专业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始终坚持“姓油为油”的发展定位和要求,紧密追踪石油科技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取得进展,突出石油行业特点和专业特色,不断调整图书结构,致力做好各项图书出版工程,全面实施石油科技、高等教育、职业培训、大众图书、标准安全、鉴志辞书、能源经济、石油期刊、人力资源、版权贸易、送书长效机制等十一项出版工程,持续提升图书质量,出版一大批优秀图书,349种图书荣获全国、省部级和石油石化行业奖励。
在众多获奖图书中,《中国石油地质志》荣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超低渗透油藏勘探开发技术新进展丛书”荣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不少图书填补相关研究空白。如《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百科全书》共4卷、6000余条目、近630万字、2200幅图表,系统总结石油工业勘探开发方面的知识技术和理论,在近千名石油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历时 6年全部完成出版,填补我国石油百科出版物的空白,被中国出版协会评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周年献礼优秀科技图书。《中国油气田开发志》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史志修撰工程,由8000多名作者参与编写,共62卷、6000多万字,其内容涵盖中国所有已开发油田的开发和建设历程以及基础信息,填补中国石油开发专业史志的一项空白,荣获第22届全国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著作特等奖。
版权贸易工程成绩显著。先后与100多家境外出版机构开展版权贸易,与爱思唯尔、剑桥大学,以及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等20家出版公司与学术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年版权贸易规模近50种,《能源重塑世界》《实用井控手册》分获全国引进版、输出版优秀图书奖。据美国图书馆中心WORDCAT数据库统计,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图书连续被全球(国外)30家以上著名图书馆收藏。
拓展出版资源 助力石油梦想
改革开放40年来,石油工业出版社坚持“面向厂矿、面向生产、面向职工群众”的开门办社方针,实施“深入现场抓选题、走出境外抓选题、资源再生抓选题、开拓领域抓选题和设立基金抓选题“。近些年,石油工业出版社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出版业务转型升级中,提出创新发展理念,实施资源战略、创新战略、精品战略和数字化战略“四大战略”,推动石油出版产业战略发展。
在实施资源战略中,积极配合石油工业和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各方面重点工作,实行“引领、跟踪、服务”并举,坚持“走出去、走上去、走下去、走进去、走到位”,在各油气区建立5个出版中心、20多个发行站,开办6家“中油书店”与3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把石油出版工作延伸到石油工业一线,完成“百面红旗万卷书”“千万图书送基层,百万员工品书香”送书工程任务,打造一批高水平石油科技和石油经济力作,大众图书出版全面进入企业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大众民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为石油梦提供软实力支撑,推动图书产品社会效益大幅提升。
“千万图书送基层,百万员工品书香”是中国石油为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做出的重要决策。送书工程第一阶段,从2009年开始历时4年,为基层4.25万个站队、80多个科研院所和57个海外项目配送图书883万册,在中国石油掀起全员学习热潮。2009年11月,送书工程被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和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全民阅读活动优秀项目。第二阶段从 2012年开始,利用2年时间编辑出版为中国石油员工量身订制的知识读本(1套10册),为每名员工配发1套,共计配发 155.53万套、1553.5万册,有力配合了中国石油开展的“双十”全员读书活动。第三阶段,自2014年起建立“送书工程”长效机制,每年为4万多个基层站队补充 20种新书,保障读书活动常读常新,持续开展。
加快融合步伐 推进转型升级
为适应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发展新形势,石油工业出版社于2006年提出“发展数字网络出版、 打造新的经济点”的发展战略,列入“十一五”规划,设立电子音像出版部,先后开发石油电子词典软件和石油网络版电子词典,以及石油辅助翻译系统软件和石油网络版翻译系统软件。经过3年努力,于2009年12月建成中国石油“石油数字图书在线”平台,并正式开通上线,内容涵盖出版社建社以来出版的各类图书、标准、期刊5000余种,开启了数字发展之路。
石油工业出版社积极适应互联网发展新形势,按照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大力实施“数字化”发展战略,成立数字化建设领导小组和数字出版中心,招聘高水平数字出版人才,出台《促进数字出版指导意见》等规划和制度,着力推进制度、队伍、资源和产品建设,创新推出“一网两系统三平台”体系。“一网”即“石油大搜网”,“两系统”即石油资源管理和知识体系管理两大基础系统,“三平台”即石油知识服务、石油教育培训和石油电商服务三大知识服务平台。该体系汇聚海量石油图书、标准、期刊、年鉴及论文、图片、课件、音视频多媒体等数据资源,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石油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基层员工和院校师生提供精准的石油知识信息服务,推进互联网石油数字生态圈建设。新开发的面向百万石油员工的“中油阅读平台”,提供10余万种电子图书和音视频资源,集阅读、荐书、评书及观听等活动为一体,打造全国最大的社区阅读平台。石油工业出版社用VR技术打造的“石油职业培训模拟仿真系统”荣获“十佳出版新技术应用奖”。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石油出版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保持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发展正确方向,在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和新的改革中,持续强化“两个效益相统一”,努力把石油出版文化事业做强做优,实现新发展、新跨越,为中国石油稳健发展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