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新定义了人们获取信息包括获取知识、获取能力的方式,促使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走向深度融合,而这也成为我国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顺势而为,应时而动,主动出击,创造优势,实现可持续和创新型发展就成为摆在出版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面对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加速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行业整体转型升级的大形势,出版社以“变”应 “变”的有效策略根本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在于创造有价值的拳头产品以满足读者的多元需求,以及创造新的多元化的内容表达方式,这些都有赖于快速的学习能力、集聚的知识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汉朝哲人王充早在《论衡》中就说:“人有知学,则有力矣”,就是在讲学习推动发展;同样的,通过一种学习文化的塑造,充分发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智力资源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和共享,这是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每一家企业的追求,也恰与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所认为的“学习型组织”的概念相吻合。面向未来,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快的整体学习和创新能力。由此笔者觉得,建设学习型组织是出版社从组织层面推动变革和创新的可行之道。
出版社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在于它推动组织学习文化的形成,使得企业发展有助力。对于以图书出版为重心工作的传统出版社而言,在互联网和信息化的时代,与时俱进,思维转变,引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依赖于管理团队对出版业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和深刻认知,依赖于员工群体自觉的认同,并不断付诸实践开拓创新。于组织层面,需要建立如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模型中的“共同愿景”,它是组织及组织成员所共有的对组织未来发展的一种理解,能够提升组织凝聚力,培养成员对组织的长期承诺,也是全体员工为之奋斗的目标。对个体层面,除了来自组织的要求,更需要一种来自自身意识的觉醒和驱动,即“自我超越”,从而带动其在岗位中的创新突破。要做好这些,无一不需要通过学习来完成。而学习型组织恰就包含着持续的系统学习,组织成员共享知识、传播知识、创造知识以及形成一种学习的文化等多个要素。对照当下出版企业的实际环境和需求可知,学习型组织建设有利于推动企业学习文化的形成,这种正向积极的企业文化能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使得员工为实现共同目标努力奋斗,这就有利于推动出版企业新的愿景的实现,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出版社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指向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使得企业发展有人力。出版企业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人,最终都会落在“人”的行动上。 “不学习即消亡”,“不学习即失业”,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大其辞,却是每一个人在严酷的竞争环境中必须面临的实际问题。 新时代里,传统出版企业要想逆境之中求发展,就必须注重挖掘和调用人这一核心,通过人力资源的合理安排和水平提升推动企业的不断迈步向前。要做好这方面,需要出版企业千方百计地为员工提供各种学习机会,搭建各种学习和互动的平台,包括团队学习,让他们有更广阔的的见识、更创新的工作思路;需要出版企业注重员工结构、员工素质的合理搭配,通过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灵活的用人机制让每个人都充分发挥潜能,实现个体价值,这也是学习型组织建设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在这个过程当中,彼得·圣吉五项修炼模型中的“改善心智模式”是个体包括组织必须要经历的,改善“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对于传统出版企业而言,“改善心智”指的是借着不断的和深入的学习,改变我们原先对出版的理解和认知,以更新的思维、工作模式和方法来支持我们未来的工作。
面向未来,出版社需要更加着眼读者阅读需求、阅读方式的改变,基于自身的优势,借力使力,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知识和资源服务,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却不能盲目地去追求新技术、开发新项目等,而是应该静下心来冷静思考,认真分析,找好着力点,有坚守,有突破,着眼长远,从可落地、可操作的阶段性任务来逐步推动变革和创新。学习型组织建设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的本质是构建一个开放、动态、不断更新的知识系统。通过不断的组织学习和持续的管理革新,来驱动组织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优化组织的系统结构和功能。这恰恰是出版行业当前在互联网和信息变革的时代进行组织变革以及组织结构功能优化所需求的,希望出版企业能够抓住时代机遇推动事业发展,从而不断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