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读《大家精要·傅山》,被傅山写给妻子的一句诗摄住眼球:人生爱妻真,爱亲往往假。翻遍全书,与傅山亲近的人,除了妻子张静君外,还有傅母贞髦君、儿子傅眉、兄长傅庚、侄子傅仁。
傅山早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傅母逝世时,傅山作《哭孝》等诗。傅山还不辞劳苦找到当时的理学大家孙奇逢,为母亲撰写墓志铭,尊其为“贞髦君”。儿子傅眉是一位诗文书画皆通、武艺高强的文武全才。晚年傅山在读傅眉的诗作之后,感慨写道:念我四代来,文学代有作。傅山病重,经兄长傅庚悉心调护得以痊愈,但兄长却因此劳累患病,于第二年病逝。傅山日夜恸哭,自此不敢出门,怕见兄弟同行。一手抚育成人的侄子傅仁去世,傅山悲怆地写下《哭侄仁六首》,其中感叹:“卅年风雨共,此侄比人亲。”
这些亲人在乱世之中,随傅山奔波辗转,颠沛流离。傅山对他们也至亲至情,至爱至孝。但他为何写出“人生爱妻真,爱亲往往假”这样的诗句?
傅山无疑是爱他妻子的,不然也不会写出这样的诗句。傅山妻子张静君出生官宦,父亲为人耿介廉直,因得罪权贵被免官。张静君善良贤惠,识文达理,婚后与傅山感情深厚。青壮之年,母亲康健,夫妻恩爱,儿子绕膝,正是幸福美满的时刻,生活却残忍地给了傅山一个重击——在儿子5岁时,妻子病逝。傅山发誓不再娶妻,从此与母亲、儿子相依为命。《大家精要·傅山》对于傅山爱情的描写实在着墨不多,但书中简要、朴实的语言,也能让人感到傅山与妻子的情深义重。
傅山妻子信佛,曾为他绣过一幅佛经,相隔十余年,傅山睹物思人,情难自禁。在诗中,他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控诉:“佛恩亦何在?在尔早死也。”对妻子的极度思念,以及两人之间深挚的感情,让傅山写下“人生爱妻真,爱亲往往假”。
但傅山究竟为何用真假来评判爱情与亲情,我即便查阅资料还是难以得出确论。《大家精要·傅山》中也未曾着墨分析,只道夫妻感情之深。唯有在《傅山传》中,侯文正表示:这是对社会生活中一般情况的直白坦率的宣示。
傅山肯定美好的自由婚姻,赞扬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对古代寡妇改嫁,也持支持态度。与李贽一样,他极力批判“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点。他为底层女性申诉,公开支持她们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傅山写下“人生爱妻真,爱亲往往假”,既是对妻子的眷爱至深,也是他内心男女平等思想的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