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有轰轰烈烈的毅然革新,也有细水长流的循序渐进;有思想保守者的质疑和抵触,也有改革先行者的远见和坚守;有中坚人才的不改初心,也有睿智少年的蓬勃向上;有人民群众的欢声笑语,也有大国面貌的日新月异。这些,都能在《报章里的改革史》中探寻缩影。
40年,在历史长河中也许只是恍然一瞬,但于中国而言,是极有分量、极为艰辛、极出成果的浩荡征途。
轰轰烈烈的冲破禁区之举
轰轰烈烈源于冲破禁区的大胆与决然,前行路上需要这样的轰轰烈烈去推动建设,去拨开自主创新的迷雾。
《“小岗大包干”是如何被发现的》中的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因实行“大包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创造性举措,从而调动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更可喜的是,小岗村“大包干”爆发出的巨大威力,在一两年内辐射全国,推动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王选的一次“政治冒险”》中,王选坚决主张直接研制“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在遇到重重阻碍无法前进时,他做出了“平生在政治上最大胆的一次选择”——直接向国务院反映实际困难,迅速得到邓小平“应加支持”的重要批示。王选承受住千钧压力,受到质疑时安如泰山,处于困境时逆流而上。一次自主创新的技术改革被赋予厚重的政治色彩,不可谓不轰轰烈烈。
静水流深的厚积薄发之路
静水流深源于厚重的积累与沉淀,改革路上需要潜心钻研,才能获得前进一大步的能力与硕果。
《春天里的心跳,40年不停歇》以青蒿素成功研制为引,展现以屠呦呦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在攻克科研难关时的专业素质和崇高精神。《40年,这部作品仍令人念念不忘》展现在数学这条崎岖山路上,陈景润无畏无惧的艰难跋涉。从高中时期与哥德巴赫猜想相遇,到被选调至数学研究所时向哥德巴赫猜想挺进,陈景润从未间断他的数学研究。这次挺进,他砥志研思,最终登上顶峰。积跬步,至千里。人们要耐得住攻坚克难的孤独,才能迎来厚积薄发的耀眼光芒。
质疑声中的坎坷奋进之曲
一曲《乡恋》,激起千层漪。保守派指责“这种唱法不正经,不符合社会主义艺术规律”,甚至批评其是“亡国之音”。在压力下,李谷一没有放弃。她在上海巡回演出时,应观众的呼声,唱响《乡恋》。这一唱,是李谷一对支持者的回馈,也是她对音乐艺术的坚守。
在这之后,《光明日报》刊发报道,肯定了李谷一在音乐领域的探索,认为“这与整个时代改革的方向是吻合的”。无奈,社会并没有因此接受《乡恋》——1981年11月,《人民音乐》发表长篇文章质疑李谷一和《乡恋》,自此《乡恋》成为禁歌,电台不再播放,李谷一在演出时也不能唱《乡恋》。
从被批判到成为禁歌,《乡恋》走过了一段艰难历程,但李谷一仍旧充满勇气。1983年2月12日,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首届春节联欢晚会上,广电部部长吴冷西面对观众的大量点播,经过长时间的犹豫、纠结、思考,猛然而坚定地吐露出一个字:“播!”就是这掷地有声的一个字,为《乡恋》带来生机。
诸如《乡恋》的“异端”之争,崔健的《一无所有》也同样经历了“中”与“西”、“新”与“旧”的碰撞。在碰撞中,这些歌曲都拥有了更顽强、更生动、更持久的现实生命力。
知识分子的破冰燎原之志
从《塬上的雪》及《关于<塬上的雪>》,我们能感受到“知青”二字,包含了太多值得回忆、值得感念、值得反思的情愫。
塬上雪,温活了一代知青的心。陕北的艰苦岁月历练出忠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知识青年在这里进行了一次思想上的“回炉再造”,重塑了人生格局。离开陕北,他们继续坚守苦的事业,成就国的辉煌。
《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道出时代青年关于人生的困惑和迷茫。人浮于世,渐知于事,知后必有疑虑。这篇文章反映的问题放在当下仍有探讨意义。青年学习知识、掌握技术,最终实现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的融合。学会淡于失,乐于施,是青年要明白且躬行的一课。
惠民强国的砥砺前行之章
恢复农村集市贸易,极大地便利了群众的生活,更使全国人民“从极左的禁锢中醒悟过来”。
《韩琨事件:使大批科技人员免除牢狱之灾》《蒋筑英英年早逝:知识分子待遇改善的分水岭》《人才流动的闸门是如何开启的》《让知识分子入党,告别一个时代之痛》让知识分子在更加自由、更有保障、更富动力的环境中生产创造无形的财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掀开了中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它穿越时空的影响力在于对思想的启迪,在于对真理的认识,在于时代人物的无畏勇气和责任担当;《杨小民杀人案始末》体现了一切挑战法律、公平、正义、人性与良知的罪恶都将推动法律、公平、正义、人性与良知走向更光明的未来;《“关广梅现象”与“社资”之争》是对国家道路的重要探索,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性质;《一篇文章里的朦胧诗历史》展现了国家和社会对于新文学的包容、吸纳和期待。
《报章里的改革史》是过往历史与现代思想的融合,让人揪心于历史尘埃中的痛苦与遗憾,感动于改革者的勇往直前,欣喜于改革建设结出的累累硕果,钦佩于新闻人的笔耕不辍。这些,汇聚成前进的洪流。这些,是奔流不息的力量。